因為拿到了校園招聘直通卡,所以直接進入三面環節。在三面中一共九個人一起進入,一個面試官進行群面。每個人抽取一個問題,進行一分鐘的即興演講。演講結束后由其他同學舉手打分,最后面試官會隨機提問一個問題。
面試官問的面試題: 第一個問題是描述中梁的十大優勢,這個問題一分鐘的時間不太充足,最后說了有七八條,注意說的時候要記得邏輯和序號。
第二個問題是之前已經演講過的幾位同學,你覺得哪一個表現的最不好。當時我們場有一個女生沒有準備,表現的比較差,我就委婉地說了她。
進度很快,一天3場面試久結束了所有的流程。第一場是群面,問題是飛機出問題,8個措施討論一下排列順序,20分鐘無領導小組討論。主要不要說廢話,一個老哥動不動舉自己親身經歷,完全沒有說服力,還很啰嗦。。。第二輪是2v2面試,就問些簡歷問題,對崗位理解,給你出一些生活問題看看你的解決方法。第三問是最后boss面試,壓力面試,就問問缺點,對旁邊人回答怎么看等等。注意不要太緊張,自然就好。
面試官問的面試題: 二面問了簡歷問題,實習經歷感想,挫折。還有對投資拓展崗位的理解,問了是不是按照你的理解房子就能很好的賣出去?會有質疑性質的提問。還有就是問了生活中的問題,小區物業有員工貪污你怎么解決。終面快速說缺點,企業文化特點,旁邊人回答的怎么樣等等。
但是我認為,如果這些設定放在一個虛構的故事中,比如以朝鮮戰爭為背景的一個故事,我還是可以理解的,導演也是可以拍好的。可是《金剛川》是一件真實的歷史事件,而且影片的開頭通過旁白強調了衛國戰爭,這里對于飛行員的處理導致后期的一些片段讓人的觀影和這個大主題割裂開來。立意一下子從國家變成了個人恩怨。
面試官問的面試題: 些效果,我產生出于大主題割裂的感覺。讓我有一種敵我雙方的開戰是為了處理個人恩怨。其實說了這么多,我就是想吐槽“對手”這個章節。我能理解導演的想法可能是,一是反應戰爭的殘酷,不論對我們還是對對手;二是想要增加戲劇性,設計一個明顯的反派角色,帶動觀眾的情緒。
第一輪先輪流自我介紹,然后進行無領導小組討論,具體是給你一張紙,上面會寫著三個方案,要求你選擇一個最佳方案并說明理由。
第二輪就是結構化面試,會有兩個面試官,會針對簡歷上進行提問,另外會問對公司的認識,未來的職業規劃,自身的優缺點,未來房地產的趨勢,以及你們當中你會選擇淘汰誰
會問對公司的認識,未來的職業規劃,自身的優缺點,未來房地產的趨勢,以及你們當中你會選擇淘汰誰,經歷過最大的挫折\失敗經驗,這三年里你做的最有意義的事情是什么,這件事情的流程是什么? 其中有哪些困難?
分兩輪,第一輪是人力與條線負責人盡心面試,人力不怎么提問,條線負責人會問一些簡歷上的問題,整體比較簡單。照實說就行,效率很高,但是不建議去這個公司。
面試官問的面試題: 1、自我介/2、工作經驗分享3、怎么看待本行業的4、家庭住址對工作地點的期望5、是否能接受調動6、提問專業一點的問題
自我介紹+無領導小組+結構化
結構化問的比較多,包括工作地點、薪資、對自己導師的看法、對土建工程崗工作內容的認識以及理解、你覺得你如何能夠勝任這個崗位?
自我介紹+無領導小組+結構化
結構化問的比較多,包括工作地點、薪資、對自己導師的看法、對土建工程崗工作內容的認識以及理解、你覺得你如何能夠勝任這個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