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份在官網投遞了實習簡歷,同時聯系了在學校發消息的hr,報了自己的id號。
先做的華為的筆試題,大部分都是機械制造工藝,互換性基礎,金屬工藝,材料力學的基礎知識不是很難,但是尤其要記住自己當時沒做上的題或者做錯的題,后來技術面試的時候hr重新提問了筆試問題。
技術面和主管面都很快出結果,然后就開始泡池子。
大概泡了一段時間打了一個保溫電話,但是可能我回復的不肯定不積極,沒上岸
華為結構工程師面試題
技術面非常注重你曾經做的項目,問的很仔細,會提問項目遇到了什么難題怎么解決的,還會根據你之前說過的內容去提問知識點。
后面的主管面就比較輕松了,基本就是問一問項目如何負責,問了問對公司的看法,對加班的看法,還問了情景問題比如人際問題。
兩個寫到紙上的題
畫出低碳鋼的應力應變曲線
寫出影響零件壽命的因素
我投了一個結構位,筆試主要涉及本科生的基礎知識。都是選擇題,涉及力學、機械設計基礎、機械制圖、材料、熱處理、高分子材料等,還涉及到一些金屬加工實踐中的機床加工知識。如果不仔細閱讀高分子材料,不了解具體的用途和延伸知識,所畫的題目涉及很多高分子應用華為結構工程師面試題,基本上是不熟悉的。總體來說是非常非常基礎的,考試前還是要拿出本科教材好好復習。每個人畫的題都不一樣,所以每個題目的比例都不一樣。我的題確實有比較大比例的高分子材料,
面試官問的面試題:華為結構與材料工程師面試題
1.本科的內容介紹程序,如何提高流量效率。2.在振動分析中要考慮什么。3.復合材料的一些制造工藝問題。一方面,考官不得不在筆試中問一些問題。可能是兩個交流結束后快一個小時了,所以面試官沒有問任何問題。
HR在周五下午打電話問下周三有沒有時間,約的下午五點開始面試。提前準備了自我介紹PPT,視頻面試,PPT內容是自我介紹(主要是教育背景),碩士課題介紹,本科畢業設計介紹兩頁,最后是本科參與的機械創新比賽一頁。講完之后,面試官讓我從第一頁開始,他看著PPT隨意提問PPT里講到的內容,碩士課題是柔性機械爪,和崗位關系不大,我想重點介紹本科畢設,因為是正兒八經的結構設計,一頁一頁聊,最后提問,寫下來答案拍給他。
一面之后半小時左右就接到HR電話約二面,二面是第二天上午九點半,面試官是結構的主管,一面面試官是結構的組長。二面也是一樣的講PPT,但是講完了沒有問項目細節,開始聊耳機產品和個人性格、科研的經歷等。
還在等三面
華為結構與材料工程師-消費者BG-東莞面試題
一面的問題是關于項目PPT里的各種細節,會不會建模、模具、懂不懂材料知識。寫出來的問題有三個,1、你知道的材料、性能和用途。2、如何做好的產品設計,就結構而言。3、如何做能夠大規模生產的圖紙?二面的問題是熱處理的方式。手機、耳機的材料及特點和用途。
我面試的是華為結構與材料工程師實習生,985碩士,主要包括兩個面試,一個專業面試,一個主管面試,兩個面試都是基本上圍繞你的項目,專業面問了我測試題里面的問題,隨機抽了兩道題,這里因為太難記得細節,回答的不好,還錯了一個,然后就是細問了一個項目,全程半個多小時,然后最后讓我寫了CAE仿真索要考慮的主要問題,拍照給他;主管面就是問項目,然后問了一下研究生階段的成績,還挺順利,項目問的很細,最后問了職業規劃,日常作息,是否能勝任崗位,有什么要問的,就結束了,全程40分鐘左右
面試官問的面試題:華為結構與材料工程師面試題
專業面問了我測試題里面的問題,隨機抽了兩道題,這里因為太難記得細節,回答的不好,還錯了一個,然后就是細問了一個項目,全程半個多小時,然后最后讓我寫了CAE仿真索要考慮的主要問題,拍照給他;主管面就是問項目,然后問了一下研究生階段的成績,還挺順利,項目問的很細,最后問了職業規劃,日常作息,是否能勝任崗位,有什么要問的,就結束了,全程40分鐘左右
(共7949條) 華為
(共2022條) 中國電信
(共1222條) 中興通訊
(共19條) 北京網康科技有限公司
(共39條) 武漢虹信通信技術
(共22條) 重慶信威通信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共8條) 寧波得力集團有限公司
(共5條) 河南漢威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共4條) 杭州諾貝爾陶瓷有限公司
(共6條) 西域供應鏈(上海)有限公司
(共9條) 滁州惠科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共4條) 重慶字節跳動科技有限公司